近日,沂南县创新实行名校办分校措施,进一步推进大班额分流。
该县有两所联小、村小与县直实验小学实行“捆绑”,纳为实验小学分校,一是县城界湖街道仲疃联小纳入沂南二小管理,挂牌为“沂南二小东校区”,能增加3个教学班,帮助解决145个学位。二是界湖街道白石小学挂牌为“沂南五小北校区”,该校为新建校,总投资1800万元,能增加16个教学班,帮助解决720个学位。两所实验小学与分校在学校管理、师资分配、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全方位交流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县城周边学校管理水平,增强了学校吸引力,取得家长认可,助推解决大班额问题。
同时,该县在解决大班额方面,创新实施一系列办法,均衡教育资源,提高薄弱学校吸引力,吸引学生分流。一是抓好薄弱学校教干配备。前期重点对县城“大班额”学校和乡镇薄弱学校校长进行了调整交流,共计46人,选优配强了开发区实验学校、铜井、苏村、大庄等城区周边乡镇和中高湖、石门、杨坡等偏远乡镇的学校校长,提升了这些学校的发展引领力,促进了学校发展。二是优化均衡教师配备。招考新教师,并将部分直接分配到城区和周边学校用于解决大班额。从现有教师中挖潜,推行“定岗选岗”和“全员任教”,从县直学校和人员富余学校挖潜部分全部充实到热点学校。从乡镇初中、小学向县城学校交流部分教师,配齐配强新建、扩建学校师资。从城区“大班额”学校管理、教辅、后勤岗位挖潜教师用于一线教学,缓解师资压力。三是积极推行强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如沂南三中和砖埠中学、里庄中学结对帮扶,实行联盟办学,充分发挥名校效应,进行教师和管理上的大幅度交流,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稳定在被帮扶学校就读。四是狠抓办学质量提升。建立办学质量评估机制,与教干进退留转挂钩,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增强办学特色,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形成持续的影响力,赢得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稳定住城区周边乡镇和偏远学校辖区内生源。(徐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