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依据语文学习需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堂上的大量阅读,从而使学生在海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2014年11月17日,我校北上潍坊青州学习语文主题学习,逐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厚学生文化底蕴,让语文学习呈现崭新的格局。现总结如下:
一、主题阅读,成为“校长课程”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建校八年,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二次创业浪潮中,语文也在寻找新的发展平台。语文主题学习的春风拂临商城,学校领导全力支持,校长亲自挂帅——语文主题学习成为不折不扣的“校长课程”。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试验顺利开展,随时调度实验开展情况,每月召开一次实验调度会。
组长:王清群
副组长:李健梅 王卫东
成员:梁西法 刘顺梅 李兆杰 周平伟
2.学校成立语文主题式单元整合学习实验中心研究组。以市区级教学能手、新秀组织成立语文主题学习中心研究组。中心研究组定期研究实验实施工作,每周召开一次实验研究会。
组长:李健梅
副组长:梁西法 李兆杰
成员:乔深远 张琳 宋伟 李淑颖 王秋娟 王秀丽 徐敏 屈凤春
二、积极学习研讨,更新主题阅读理念
为了改变我们教师的语文教学,深入领会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2014年11月17日,在王清群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中小学一行15人,到青州云门双语学校和第一实验小学进行语文主题学习观摩;11月25日,12月3日,分别下发了学习资料和《人民教育》之语文主题学习专刊进行理论学习;2015年2月21日,临沂市语文主题学习启动会在三十五中举行,我校积极投身语文主题学习实验;2015年3月,市语文主题学习经验交流会在市教育局14楼会议室进行,我校李兆杰出席活动并代表兰山区做典型发言;2015年4月7日到潍坊观摩全国主题学习比赛;2015年4月21日,我校语文主题学习中小学共同组织的教学研讨会召开,王清群校长全程聆听并作重要讲话,鼓励所有语文老师大胆试验,评价松绑。2015年9月16日,我校又组织小学教研组长和初中七年级教师再赴昌乐,观摩三校研讨,见识多面的主题学习。2015年9月20日,学校组织赴昌乐学习汇报课,把学习经验在全校传达。2015年10月9日---14日,组织了骨干教师六种课型示范课,并让所有新教师进行说课。
不断地学习与研讨,深化了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大家的理念普遍得到了更新。
三、大胆探索,踏上阅读之旅
单元主题学习主要措施:
1.探索生命化高效课堂理念下的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使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进一步解放教师和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在课堂上少讲,精讲,为主题阅读拓展空间、节省时间,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快乐。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师首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严格按照每两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的学习以及一两本整本书的阅读。
具体操作计划:
(1)预读整本书。假期通读整本教材,梳理字词文常等基础知识,摘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内容,并以单元为单位做读书笔记。
(2)单元整体预习课。熟读教材,凭借自主预习单,引领学生会默写生字词、主要内容,提炼出学生学习的难点。(1课时)
(3)主题精读课。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1--2课时)
(4)略读整合课。以导学案为主要手段,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法。在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补充3—5篇与课文内容关联密切的主题学习材料(1—2课时)。
(5)群文阅读课。指导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浏览乃至背诵等多样化的形式自由阅读主题学习材料中整合后的剩余内容。以阅读单元为单位写读书笔记(4课时左右)
(6)背诵积累、主题基础(1—2课时)。
(7)主题习作课(2课时)。
3.高年级探索使用学案导学,单元整体推进方式,确立每册书的单元训练主题、语用训练点,深挖教材,力求一课一得,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逐渐形成两种以学案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模式:①集中学课文或集中学丛书的主题单元整体推进式;②一篇课文带几篇主题学习文章的辐射阅读式。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主题学习”备课模式,提倡单元整合备课,尝试教学案一体,深入探究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拓展主题,形成“145主题学习策略”【期中考试后,全校研讨,启动实施】。
单元主题学习评价细则
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评价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点 考评办法
3.21
备课(30分) 备课数量
(10分)
1、【小学】依据省发课程方案,每周7课时,备课内容、形式按照语文主题学习方案要求,体现单元教材、主题丛书整合,体现“海量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
每周教研组检评;每月由教务处组织人员对教学案的形成情况考评一次,按优(27-30)、良(23-26)、中(19-22)、差(18分以下)赋分(备课数量不足者,按实际备课数量折算)。
2、各教研组做好计划,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对每位成员主备的教学设计数量进行检评。
备课质量
(20分) 1、教(导)学案编拟规范、科学、实用性强;课型设计符合主题备课要求。个人使用的教(导)学案项目填写规范、科学、实用性强。【五六年级实行导学案】
2、教(导)学案使用,课堂流程清晰,注重实效,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突出“海量阅读,素养提升”理念。每课反思有深度,有利于课堂改进。
3、为确保课堂高效,充分掌握学情,教(导)学案上的所有习题在发放前,老师需全部预做一遍;二次备课要充分。
3.22课堂教学(80分) 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50分) ①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现语文主题学习要求,严格按照语文主题学习方案要求,完成教材、主题学习材料、相应的名著读本的学习,教案与上课内容一致,通过随机抽查方式,发现没有按要求上课的,每次扣3分。
②遵守教学工作纪律。不接打手机、不坐讲、不吸烟、不体罚(含让学生在教室门外,老师不在场);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凡出现上述情况者,每次扣3分;
③准时上下课,不旷课,不早退、不拖堂,上课过程中不准离开教室。迟到、早退、拖堂的,课堂秩序混乱又没有有效整顿的,每次扣3分;
④以下情况每次扣10分(从80分的总分中扣除,并按教学事故在师德方面量化,旷课的还要在考勤方面量化):体罚造成伤害事故的;无故旷课的;上课过程中因工作疏忽造成安全事故的;无故停课的。
①教导处通过巡查、听课、学生座谈、问卷等形式不定期调查教师上课情况。
课堂教学展示(30) 教学理念符合生本教育思想,积极推进“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即:主题整合、海量阅读、素养提升;教学目标把握准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重视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习效果好。
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分优(27-30)、良(23-26)、中(19-22)三个等级计入量化。
3.23作业布批(30分) 作业设计(15分) 1、 作业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读写能力为主。
2、 【中学】大小作文16次/学期;读书笔记2篇/每周;硬笔书法每周四次,共200字;阅读量每2周一册读本,名著阅读50页每周。【小学】大小作文16次/学期;读书笔记1篇/每周;硬笔书法每周四次,共200字;阅读量:主题阅读丛书+名著阅读(4-6本/学期)。 每周教研组检评,教务处抽查;教务处每月对教师的作业设计、布批以及学生的纠错和书写质量进行评价,按优(27-30)、良(23-26)、中(19-22)、差(18分以下)赋分。
作业批改质量(15分) 1、及时批改,指导学生互批作文,使用红蓝笔色,以示纠正。
2、规范批改,使用组内统一的批阅符号,关注学生的做题、格式和书写质量,并做好批改记录,要明确批改日期。
3.24听评课与教研(20分) 听评课 1.根据学校安排及时认真地上好校内外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执教者应在课后当天将上课详案等材料上传至学校,每次无故不上课扣3分。
2.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者应于听课后上交评课表,无故不参加听课的扣1分,因事假而不参加听课、评课的、不交评课表的每人次扣0.5分。
3.每学期听评课至少20节,新上岗一年的教师至少40节,工作二至三年的老师至少30节,每少一节扣0.5分。
每学期将对听评课与教研活动做一至两次综合评价,检评数据同时作为星级教研组考评的重要指标。
校内教研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如论文评比、读书竞赛、教学基本功训练、业务考试等,一次不参加扣1分
外出教研 1.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必须按通知要求按时参加,返校后必须上交教研汇报材料到教务处,违反规定每次扣2分;
2.代课、调课等工作须服从学校安排。不服从的每次扣1分
教研考勤 集体教研活动除了落实上面规定之外均记考勤,上报学校,按学校规定量化。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点 考评办法
质量测评
主题丛书知识竞赛 1、 重点考察主题丛书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句、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
2、 考试形式:书面闭卷竞赛。
3、 竞赛时间:每学期期末前一个月。全员参与。 1、 由教导处组织命题、测试、成绩统计。
2、 成绩计入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3、 计分办法:质量测评三项各占30分,共计90分。
名著阅读质量检测 1、 指导学生利用周末完成规定篇目的名著阅读。
2、 每学期安排一次名著阅读测试,采用书面闭卷形式,时间安排在期末考试前一周。
3、 全员参与。
诵读积累测试 1、 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篇目的背诵或诵读。
2、 测试方式:先由各班老师自行组织学生测试,并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三等;然后统一安排年级抽测,测试方式为口头测试或书面测试(选一)。每学期一次。
语文实践活动 手抄报评比 1、每学年的读书展示活动中,安排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1、三次实践活动各占10分,共计30分。
2、视活动质量分别赋分。一等10分,二等8分,三等6分。
演讲故事比赛 1、每学年的读书展示活动中,安排一次演讲或辩论赛活动。
读书报告会 1、每学年的读书展示活动中,安排一次读书报告会活动。
有了方案,行动就有了方向和规范,有了纲领。在2014-2015学年下学期,我校以《方案》规划为指导,分别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名著”演讲、诗文积累诵读、丛书知识检测、名著知识竞赛、主题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2015-2016学年上学期,9月21日,我校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争做国学达人”讲故事比赛【班级初赛、级部复赛、学校决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规范了学生读书笔记,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读书;激发了学生对名著阅读、诗文诵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多方举措,共护书香满园
1、学校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每年投入34万元,保证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备率达到80%以上(1-4年级实现人手一套),为语文教师购买主题阅读专业书籍、教辅用书,发动家长、学生自己购买不同的图书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
2、配合“书香商城”活动,巩固主题学习效果。将每年的11月确定为我校的“读书月”,每年4月继续举办全体师生参与的读书节:开展教师的语文主题学习论坛、开展学生主题学习手抄报评比、读书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语文素养展示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予以表彰。班级建立图书角,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定期举行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
3、改革备课模式,加强集体备课。语文组打破原有的逐篇课文备课的模式,要根据教学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主题学习丛书阅读、主题习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在实验过程中,大力倡导集体备课,教研组共同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形成通案,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情况进行调整,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速课堂教学,用大约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语文课本的学习【一二年级暂缓、大约用4分之3时间完成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课内阅读配套语文课本主题单元编写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及整本书的阅读。
4、改革语文作业内容设计以及布批的方式。对语文作业设置:写字作业、学生作文和读书笔记【《基础训练》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给学生、教师留出足够的课内阅读时间。中小学的阶段性考试将适当的加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每一学期都进行书面检测,按照30%计入总分】。
5、.建立主题学习“分项评价”机制。结合我校实际,改革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对主题学习实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根据市区教研室要求,确定各年级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和考查方式,指导全体语文教师重视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考查,不仅重视书面评价,还要重视口语、实践能力的评价,把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转变为评价学生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建立“语文主题学习学生成长档案”,来真实记录学生的测试成绩,科学测算阅读数据。主要包括:读写成绩、阅读速度、阅读质量、阅读数量、诵读积累等。实施语文分项评价,首先由班级进行自评,学校进行抽查,主要坚持以下评价策略:
(1)正确导向,实行等级评价。我们以“注重过程、倡导主动、强调多元、关注差异、促进发展”为基本策略,实行“学生综合素质分项评价+等级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为优、良、及格、待及格,允许待及格的同学重新补考一次,不作补考记录,让学生树立自信。
(2)多元互动,落实“三维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分项评价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做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社会参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的整体性,不仅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评价,还注重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落实“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的素养。
(3)确保实效,与教师考评挂钩。我们把学生综合素质分项评价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列入教师年度考评,学生综合素质分项评价成绩占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评分中一定的分值,以确保学生素质分项评价的有效性。
五、变革,分程阅读聚焦主题
本学期,我校在反思上学期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开展,我们积极探索“三程聚焦,深度阅读”的尝试,确保主题阅读落实在课堂,并且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真正做到向深度阅读进发。具体做法如下:
每个学期分为三个学程进行主题阅读教学:
第一学程:时间:本学期期中考试前
教学内容:以教材整合为主,快速学习课文文本,注重学生字词、诵读语段的积累,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凸显课文文本的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同时,完成丛书的初读,利用读书笔记进行文本内容的分类积累。作业方面: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课堂笔记,并分组检查、交流、提升,注重积累运用;每周读书笔记一篇,注重整合丛书单元阅读所得;大小作文间周一篇,养成每天小练笔的好习惯;教师做好学生练字指导,并形成常规展评制度。
第二学程:时间:期中考试后6周
教学内容:每周研读一本丛书,每堂课精选几篇文章,借助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以读书活动为推力,同时向学生推介浏览3-4本文学名著。作业:读书笔记每周3篇并当堂完成,作文两周一篇,小练笔当堂完成,练字及展评。
第三学程:时间:期中考试后4周。
教学内容:聚焦名著阅读,做精读指导,召开读书交流会。作业:以名著阅读为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每周3次,读书报告电子稿文本和ppt,戏剧、文学社等社团活动指导。作文两周一篇。
分学程主题教学的开展和实施,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教材的力度加大,阅读书目的范围拓宽,研读文本的深度加大,注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困惑,新阅读的起点……
1、随着语文主题学习的深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时间的困惑与不足,主要表现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课堂效率是提高了但是后进生却吃不消,尤其是底子很弱的那几个学生,他们真的越拉越远,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根本跟不上节奏,课内的都没消化完何谈消化课外的?
2、主题教学会不会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以前的教学方式,虽然慢但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生字词的读写,课文内容。而主题教学的方式,是在一定时间内学完一个单元的字词,这样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会有一定难度。个别同学读书速度慢,一课带多课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感觉更难。积极主动的同学做什么都快,而拖沓的同学总是磨磨蹭蹭。主题教学的要求是高速度,高效率,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在这样高速的教学方式下,会不会越落越远?
3、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精越好?
我们相信,困惑,必将成为新阅读的起点。总之,我们要抓住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一改革的良机,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读、悟、记、听、说、写,以主题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海量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以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相信这样一路走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