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孩子终身学习和幸福生活的奠基阶段。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四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主题为“学前有法、善育有规”。为深入贯彻落实法律要求,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法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宣传月期间,市教育局特开辟专栏,发布全市各级各类有资质幼儿园的“白名单”,包括园所名称、园所性质、园所类别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针对广大幼儿家长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每天发布学前教育政策“每日一答”;开展省级示范园、省级一类园等优质园展示,包括园所基本情况、教师配备情况、食堂食品情况、安全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等内容。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让我们园家社共同携手,坚持“给予学前儿童特殊、优先保护”的要求,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推动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1.幼儿在游戏中是怎么学习的?
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涵盖认知、情感、社交与实践能力,其核心在于通过自主探索、替代物使用、角色模拟及问题解决,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如专注力、创造力)。
一是在感知中发展持续性学习。幼儿依赖直观动作和亲身体验学习,例如拼图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对形状的认知,分物品游戏隐含了减法和除法的概念,搭建积木游戏可以发现什么样的结构更稳定,了解空间关系和物理原理。这些感性经验虽未系统化,却为抽象知识的后续学习(如数学、科学)提供了形象的基础积累,使后续学习更可持续。
二是在探索中发展灵活性思维。幼儿在游戏中常以非功利性探索为核心,例如反复拆搭积木或使用同一材料(如木棒)模拟多种功能(如马、枪、测量工具等),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特征促使他们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此外,游戏中的随机性(如球滚入树洞、绳子不够长),迫使幼儿自主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实际应用策略的能力。
三是在操作中发展兴趣式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而游戏的自然性、趣味性和无压力环境能有效保护这种内在动机,更易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例如,在拼插雪花片时,幼儿会观察不同的部位,拼插成不同的形状;在垒积木时,幼儿会探索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使积木更高、更稳;在沙水区挖水渠引水时,幼儿会探索通过高低变化,使水流到目的地;在探索户外自然环境时,幼儿会发现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认识到季节的更替等自然现象。
四是在角色中发展社会化技能。角色游戏(如“过家家”“医生病人”)是幼儿模拟社会角色、理解规则的重要途径。例如,扮演医生需模仿职业行为,学习分工合作;而通过分玩具或协商游戏规则,幼儿可逐渐掌握秩序、分享等社交策略,并发展同理心,提升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
五是在情境中发展主动性探索。游戏的不确定性促使幼儿主动应对挑战,如洗衣坊活动中,幼儿需设计晾衣架、调整场地,通过讨论与协作解决实际问题。此类过程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激发创造性思维(如利用现有材料创新功能)。编程游戏中,幼儿通过任务驱动(如机器人竞赛)学习逻辑推理与团队协作,形成工程师式的问题解决思维
六是在观察中实施个性化支持。教师在游戏中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通过分析幼儿行为(如“医院”游戏的反复参与或游离现象)制定针对性策略。例如,为社交能力弱的孩子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或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反思游戏过程(如“垃圾如何处理?”),促进经验重构与能力提升,这种支持需基于幼儿个体差异,避免成人过度干预主导游戏方向。
2.幼儿园可以开放校园监控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给予学前儿童特殊、优先保护。第二十一条规定:学前儿童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幼儿园及其教职工等单位和个人收集、使用、提供、公开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学前儿童个人信息,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幼儿园视频监控涉及儿童隐私,家长查看视频监控,应按照相关规定提出申请,对涉及幼儿安全、健康等内容的,在属地公安部门等第三方共同参与下查看,监控查看情况应及时记录并由申请人签字,幼儿园进行存档,不得随意泄露视频监控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