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生所需,也是区域经济社会之本。一个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支撑。去年以来,我市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师资改革、学生发展就业、内涵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这其中,一批办学质量高、创新发展能力强的职业院校取得跨越式发展,为我市经济建设输送大批专业人才,助力大美新临沂建设。
产教融合,匠心筑梦
职业教育助力大美新临沂建设
人才培养水平和基础能力不断提升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各级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近年来,临沂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12.1万人,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基础能力不断突破。
6月10日至20日,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别在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临沂卫生学校等8个赛点举行。去年我市技能大赛实现国赛金牌零的突破,今年继续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临沂卫生学校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一举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的好成绩,临沂市工业学校在服装专业项目中获1枚铜牌。
在广大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学校基础建设能力也在增强。2013年以来,我市县区公办职业中专全部纳入了省规范化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其中,省教育厅公布的29所第二批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拟立项名单中,我市信息工程学校、农业学校、卫生学校、电力学校等4所学校名列其中,占全省总数的七分之一。
“目前,第二批省规范化项目建设单位河东区、兰陵县、平邑县基本上已完成建设任务,准备省级验收,第三批项目建设单位沂水县、郯城县、费县、蒙阴县加快建设进度,准备中期验收。”临沂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批学校积极提升学校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求学环境。2016年,兰陵县、沂南县、平邑县共3所职业学校新校区已正式启用,顺利搬入新校区;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临沂商业学校新校区规划已经落定,新校区等待建设搬迁。临沂职业学院新校区在开发区成功奠基。2017年8月2日,兰陵县职业中专正式获批更名为临沂市理工学校。
一批特色学校、亮点专业脱颖而出
在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上,一批亮点专业、特色学校脱颖而出。据了解,今年临沂市商业学校的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临沂市农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临沂卫生学校的医学影像技术、临沂电力学校的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等4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
同时,临沂电力学校的锅炉设备及运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电机学和临沂卫生学校的医学遗传学基础、药物学基础等5个专业入选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名单。临沂电力学校、临沂市工业学校等2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名单。临沂市农业学校、临沂电力学校入选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
另外,我市职业教育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开启中外办学初探索。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临沂市商业学校、临沂市工业学校与加拿大北极光学院签订合作办学谅解备忘录,开创“3+2”国际合作办学新路子。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与泰国博仁大学、韩国明知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签约,并共建“一带一路”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学校开阔眼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让人生实现出彩机会
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13日,鲁南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2015级钳焊专业的郭元超等4名同学收到金锣水务公司的入职信。“这4位同学全部通过应聘考试,并且是公司招聘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金锣集团人力资源部路来娟表示,根据考试成绩,郭元超同学工资定为每月6000元,其他3位同学工资定为每月5500元。
“每年的招聘会,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在去年校园就业招聘会现场,鲁南制药、九州集团、华盛中天、临沂优优木业有限公司、东方佳园、家家悦超市等180多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绝大多数学生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学生就业、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助力大美新临沂建设。
临沂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经过近几年的求索创新,临沂市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就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显成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捷报频传,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同时,职业院校办学实力迅速提高,教学手段及实训设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人才。
“我院引进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德诺浩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项目’,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落户临沂,搭建起了中德合作共建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的平台,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专业建设。”山东交通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办学模式从封闭型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转型,教学方法从学科式向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转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提供“大国工匠”的历史任务。我市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工匠精神”深深扎根在职业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大国工匠”。
据了解,2016年我市组织参加省级专业技能教师培训151人,班主任培训35人,校长培训25人,聘请22名“能工巧匠”进职校。去年5月,我市组织开展了临台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台湾昆山科技大学与我市达成了加强职业教育合作,进一步密切交流学习的共识。同时,通过统一组织与院校单独组团相结合的方式,继续组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到台湾进行培训,以“工匠精神”打造一批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让‘工匠精神’扎根职业教育”,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成为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多种实用性人才,也成为职业教育的前进方向。
(鲁南商报8月8日树人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