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沂蒙晚报》:第七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三)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5日  浏览次数:

临沂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王素华:今生为师,无怨无悔

临沂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王素华已经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二年。王素华说,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没有惊人的业绩,但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正是靠着对工作的那份痴情,王素华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在辛勤耕耘的“绿色田园”里印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王素华说,今生为人师,无怨无悔。

每天先于阳光走进教室

面对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和那一个个急需塑造的灵魂,王素华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所以她从不敢怠慢,每天起早贪黑忙碌着。

“尽管王老师住在市里,而我住在开发区,可她每天6点半就到学校了,总是比大家来得早。”采访中,无论是王素华的同事还是学生,大家无一例外都提到了王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有学生感慨“王老师总是每天先于阳光走进教室”。

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给孩子做好饭,6点动身上班,这样的清晨,王素华度过了数千个。同事董德萍心疼地说:“有时候到了课间操时间,她都还没捞着吃上一口早饭,饭早已变得冰凉。”

20多年来,王素华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当同事因病住院时,当学校的工作安排不开时,王素华都毫无怨言地接过重担,从不喊累叫苦。除了特殊情况外,王素华从未因小事向学校请假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在领导同事学生眼中,王素华永远精神抖擞笑口常开,但通过慢慢相处大家才逐渐知道她有多么的不容易。在学校除了正常上课等工作外,午休、课间也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检查学生作业、辅导学生,而老公常年在内蒙工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也自然就落到了王素华的肩上,在家照顾子女,孝敬老人,天天忙得和陀螺一样。

家里的大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为了不耽误工作,王素华就利用周末带孩子去医院,利用假期带孩子去北京看病。公婆年事已高,生病是常有的事。公公常年哮喘,经常住院治疗;婆婆做完白内障手术后又摔倒致肩部骨折,再后来又腰间盘突出、小脑萎缩……王素华每天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却不曾因为家庭琐事请假,她始终认为,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不能因为个人的事,因为家里的事,耽误了班里六七十个孩子的学业。

曾是王素华学生,现就读于湖南大学的王依敬同学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在朝夕相处中,同学们才慢慢知道她的丈夫在外省工作,每天她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早早来到学校陪同学们晨读,而每天她要批改作业和备课到很晚,回到家孩子都睡了。老公常年在外,老人年迈多病需要照顾,儿子体弱多病需要她独自照顾,女儿还小也需要妈妈呵护,但她每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却快乐得像个孩子,一点也看不出她的疲惫与烦躁。王依敬说:“记得有一次我学习成绩上不去,每天都很烦躁,她发现后对我说,孩子,不要灰心,有时你的努力短时间不会收到回报,甚至你热爱的东西让你疲惫,但你不能因此失去对他们的热爱,你不是喜欢那句‘为伊消得人憔悴’吗,即使再累再苦也要坚持。”“那老师你的‘伊’又是什么呢?”“就是你们啊,教你们知识虽然累,虽然有时你们不会立刻就理解,但只要你们取得一点进步,做老师的就很开心啦。”

在学生刘琪眼中,王素华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始终保持着热爱,并为之奋斗,她是最勇敢、最潇洒的老师。

帮助求学艰难的学生

不谈价值,只想求得付出后的心安理得,每天与学生相伴,王素华生活充实。

由于王素华求学之路异常坎坷,这一路走来也曾受惠于许多恩师的帮助。所以她从教后对一些求学艰难的学生格外关注。记得2000年她教过的一个学生,那时正值隆冬,一天早晨这个学生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等王素华处理,王素华看他穿得很单薄,冻得瑟缩着,王素华问他怎么不穿棉袄啊,他的一句话让王素华心头一酸,他说:“老师,我哪里有袄啊,以前有我妈的时候还能穿上,自从我妈死了以后,冬天我都是这样过的……”王素华问他爸呢,结果这个学生伤心地说,“别提他了,他就知道喝酒,喝完酒就打我,这不,昨晚他又打我,我只好在外面的草垛里睡了一夜,这才来晚了。”

王素华眼圈发热,差点流出眼泪,柔声让孩子进了教室。一上午王素华的心都没有平静下来,中午她到外面的服装店给学生买了一件棉袄,等下午放学后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让他把棉袄穿上再走。学生眼含泪水向王素华深鞠一躬说了声“谢谢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一定努力学习”。

事后王素华又私下找到他父亲交流了一下如何教育孩子,他父亲也很感激王素华,保证今后会好好对待孩子。“毕业后,这个学生对我一直很尊重,我感觉自己收获了一份真挚的师生情谊。”王素华欣慰地说。

王素华还记得一年冬天,她骑自行车在去学校的路上,突然一辆轿车停在了王素华面前,从上面走下一个青年男子,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当王素华准备绕过去时,一句“王老师,你好”,让王素华困惑不已。“您不认识我?”“你是……”“我是张强,一个辍学的孩子,一个你替我交过学费的孩子,想起来了吧?”听完男子的介绍,王素华的记忆才逐渐清晰起来。

张强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很上进,可是由于家庭困难,几次辍学,为此,王素华家访过多次,与其父母促膝交谈,说孩子不上学太可惜了。孩子父母也很无奈,谁家有钱不让孩子上学呢?王素华当时就表态为孩子垫付学费,并答应向学校申请减免今后的学费。经申请不符合条件,王素华践行对孩子的承诺垫付学费让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孩子争气地考入了临沂重点中学。可是这个学生的家庭太穷了,卖一头猪还不够学费,王素华很着急,再次将一个月的工资给了这个学生。孩子顺利上了高中,而后上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在外企工作。

在22年的教学生涯中,王素华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学生,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她都要帮助他们,从十几元,到百元,到千元,王素华已经记不清了。这种坚守,她从未放弃。

做一个快乐的拼搏者、奋斗者

在自己的从教之路上,王素华始终是一个快乐的拼搏者、奋斗者。“对于教育,对于孩子,我始终恪守着这样一种信念,坚持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王素华坚定地说。

虽然教学质量并不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但王素华始终认为离开教学质量的教育是苍白无力、毫无说服力的教育。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引领学生自信、自如地应对中考,让学生在迎考阶段有针对性地复习,避免少走弯路,王素华在“力求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做得实一点,成绩高一点”的原则下,从2003年开始研究、总结我市中考英语的命题特点及规律。

众所周知,要想在没有多少规律可寻的情况下找寻点滴的规律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所以带毕业班的六年是王素华研究中考走向的六年,也是她与临沂英语中考共同成长的六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潜心钻研和不懈努力下,她所在班级的学生英语中考成绩每次都是名列前茅,王素华也因此多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绩奖”。

王素华热爱教育事业,她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期间有段时间,她的教学质量陷入低谷,因为年龄大学电脑起步晚,导致教学方法落后,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一支粉笔加一张嘴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差。后来,王素华下决心向青年教师学习电脑知识,开始使用多媒体教法,精心备课,每节课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王素华的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多次参加讲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

“王老师是一个在教学上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教师,她对教育的担当,一般老师不具备,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同事葛凤国老师称赞。

上一条:《沂蒙晚报》:第七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四) 下一条:《沂蒙晚报》:第七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二)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