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山东教育报》头版头条:实现教育规模与城市规模的同步发展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22日  浏览次数:

继10月9日《临沂日报》以《大手笔描绘教育新蓝图》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临沂城区学校建设经验做法后,10月18日,《山东教育报》以《实现教育规模与城市规模的同步发展》为题,头版头条大篇幅推介了临沂北城新区学校建设的成果,并配发了评论文章《贵在心系民生》。文章全文如下:

实现教育规模与城市规模的同步发展

本报记者 刘金松

9月1日,临沂市北城新区的13所新建中小学校正式启用。这一天,13所中小学的数千名学生走进了崭新的校园。

走进临沂北城新区朴园小学,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漂亮的教学楼、高大的体育馆、宽敞的运动场……学生们如同一只只欢快的小鹿,脸上挂满了笑容。“我们学校共30个教学班,教室全部安装了抽拉式电子白板,可与多媒体电子讲台连接,也可将教师的讲课内容及板书进行录制。学校校舍美观,内部设施配套齐全、标准高,校园绿化档次高,环境怡人。”该校校长陈雪峰自豪地说。

一次建起13所学校,这源于临沂市重点实施的教育民生工程。

制定城区教育专项规划

“打造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实现在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发展,教育必须先行。”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说,“要从坚持以人为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切实实现城市规模与教育发展同步协调。”

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说:“做好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事关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把教育民生工程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区中小学校的配套建设,实现城市规模与城市教育规模同步协调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为抓手,该市将实施城区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摆在了重要位置,首先进行了科学规划,以大思路构筑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框架。为实现城市规模与教育规模的同步发展,该市历时2年编制完成了《临沂市城区教育专项规划》,对中心城区教育设施进行了详细规划和布局,解决了在哪里建、建多少的问题。根据规划,到2020年,临沂城区将在保留现有54所中小学的基础上,改扩建58所、新建125所。届时,城区中小学校将达到237所,其中小学149所、中学7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规划为临沂城区未来10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临沂市城区教育专项规划评审会上,省专家对《临沂市城区教育专项规划》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基本符合临沂的实际,规划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要求。

为解决谁来建、怎么建的问题,2008年4月,该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市区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商的相关责任,成为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的“催化剂”。

建立资金筹措机制

为保障经费投入,该市随后出台了《关于加大投入增加临沂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方案》,提出2010~2012年,每年临沂市、兰山区两级政府各筹集资金1亿元用于临沂城区中小学建设。对城市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市级增收部分,除按规定用于职业教育份额外,每年集中500万元以上用于城区中小学建设。

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临沂市、区两级政府未来3年将投入6亿多元解决城区中小学改建、扩建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中小学配套建设的资金来源,临沂市又出台了《关于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每平方米增加20元教育设施配套费,专门用于城市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为切实将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该市还提出凡是近期城区基础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中涉及的建设年代久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特别是不符合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的城区中小学校舍,均列入3年规划,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为促进城区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近3年内,临沂城区将完成改扩建、新建中小学校34所、项目总投资13亿余元,新增校舍面积58万平方米。

高标准一次到位

促进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搞好学校建设质量尤为重要。

2月9日,概算总投资6.7亿元的13所中小学校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临沂北城新区学校建设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为早日让学生们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北城新区建设者们发扬a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战阴雨、拼酷暑,通力协作,仅半年就顺利完工,创造了北城新区工程建设的一个新奇迹。这种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速度推进,学校配套设施一步到位”的做法,被誉为“北城模式”。

“临沂市在北城新区一次建起13所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意义重大。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堪称‘大手笔’。临沂城区学校建设是全省教育的大亮点之一。”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临沂调研时不无感慨地说。

如今,走进北城新区,一座座形态亮丽、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学校,宛如镶嵌于沂河岸畔的一颗颗璀璨耀眼的珍珠,为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临沂城增添了一道道亮丽风景。

坐落在北城新区青年路与柳青河交界处的临沂第三十五中学办学规模48个班。来到这所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独特的校园大门和两边浓密的翠竹。进入校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耸立的智慧塔,给人无限遐想;浑然一体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遥相呼应,呈“E”字型分布……所有这些无不折射出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这里的学校建设得真漂亮。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真有福气。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一位路过的学生家长如是说。

“北城新区学校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具体体现。”临沂市教育局局长卢立海说,“随着临沂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顺利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将会得到进一步保证,城区居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也将会从今年起逐步得到解决。”

按照总体规划,“城区基础教育建设三年连建”工程于2009年底已启动,到2012年,临沂城区34所中小学的改扩建、重建和新建任务将全面完成。目前,临沂城区内的蒙山小学、第十五中学等11所学校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11所学校正在规划设计中。

贵在心系民生

本报评论员

临沂市北城新区一次性建成13所中小学,实现了教育规模与城市规模同步发展甚至是超前发展。这是贯彻《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的具体举措,是当地政府心系民生的生动体现。

《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根据学校设置规划和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应当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或者区域改造规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学校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新建居民区按照规划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划拨,建设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保障。学校建设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从以往情形看,有的地区尽管对学校建设也进行了规划,但时间一长,不是被开发商挤占就是被挪作他用,真正用作学校建设的是少之又少。在许多城市的新区建设中,由于政府行为不到位,大片的居民区没有配套的学校,导致了居民子女上学难。临沂市在北城新区的建设中,政府提前规划,明确市区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房地产开放商的责任,一次首期建起13所学校。投资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堪称“大手笔”。

从某种角度说,能否切实贯彻《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做到新建居民区与学校建设协调同步发展,是考查一个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标志,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心系民生程度的标志。

近年来,临沂市在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针对城区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的问题,从以人为本、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及时进行了科学规划,认真落实《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的规定,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出台系列相应措施,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实施了教育民生工程,并与校舍安全工程、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相结合,进行了长远谋划,科学决策,扎实推进了城区学校建设,逐步缓解了城区就学压力,谱写了临沂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辉煌篇章。

上一条:《山东教育》报道沂水县黄山铺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下一条:《临沂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我市城区学校建设经验做法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