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沂蒙晚报》A14版以《六旬老教师自办爱心学屋》为题,报道了临沂第二十三中学老教师张如湘在自家开办爱心学屋,照顾周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的爱心事迹。
7月21日,市关工委主任朱绍阳、副主任田友梅一行在罗庄区领导段卫东、李春仲、周广军、黄慧林陪同下调研罗庄区爱心公益工作,并到临沂第二十三中学老教师张如湘开办的爱心学屋进行了走访慰问,为师生送去了生活用品和精美图书,并对张如湘献爱心、兴义学的凡人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六旬老教师自办爱心学屋
本报记者 董立军
今年60岁的张如湘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一名中学教师,今年9月份就要退休的他依然对教育事业恋恋不舍,在了解到暑假许多家长无法照看孩子之后,张如湘在自家新房开办了一个爱心学屋,辅导小学3年级到5年级的学生,专门照顾周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众多市民在了解到张如湘的爱心事迹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新房变爱心学屋,免费辅导困难学生
7月13日,记者在临沂市化武路与临西九路交会处附近找到了张如湘老师的爱心学屋,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新房,房屋还未来得及装修,房屋三个角落里分散着三个班级,义务支教的老师正在上课,门口旁边的保温桶内盛满了绿豆汤。
当记者问起他怎么会想起来办爱心学屋的时候,张如湘老师表示,今年60周岁的他到9月份便要退休了,但是却依然不舍得离开教育事业。“我从18岁开始做民办教师,后来又转为正式老师,整整教学42年,我总觉得与教师这份职业有说不清的缘分,如今我女儿也成了一名教师。”张如湘说。
张如湘告诉记者,看到暑假中许多家长无法照看孩子,他便有了开办爱心学屋的想法,“化武路周边都是工厂,进城务工人员比较多,今年这些工厂效益不好,这些务工人员收入有限,平常上班根本无法照看孩子,如果报特长班或辅导班,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如湘说。
为了开办爱心学屋,张如湘自费购买了50套桌椅、50套餐具、3个黑板等物品,另外还有一些爱心人士参与帮忙。“有几个大学生来帮忙教课,平时张玉军、周荣华等老师也经常过来帮忙,正是在大家的帮助下,爱心学屋才能开办成功。”张如湘说。
最担心安全问题,希望家长理解配合
7月10日,爱心学屋正式开课,50个名额很快招满,这让张如湘很是意外。“爱心学屋只有50个名额,后来的几个学生只能自备桌椅,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家长陆续把孩子送了过来,如果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建议去报辅导班,毕竟我这里条件有限。”张如湘解释道。
在课余时间,记者看到,孩子们在教室内愉快地玩耍,有一些学生会跑到室外嬉闹,同时,张如湘和几个老师一直在周边认真看护,突然两个男孩子发生了口角,张如湘迅速上前制止,并且对两个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另外张如湘还不时地给几个口渴的学生端去绿豆汤。
学生的安全是张如湘最担心的问题,“刚开班的时候,这些孩子我都不认识,特别是放学的时候,我必须一个一个核对家长和学生,另外一些学生今天来了,可能明天有事不来了,我都要仔细确认,一些家长下班晚,迟迟不来接孩子,我只能把孩子带回家。”张如湘表示,希望家长们能够理解和积极配合。
另外,由于爱心学屋提供免费午餐,张如湘对采购的食品十分小心谨慎,“一般我们从早上七点起就开始准备饭菜,午餐要忙活一上午。”张如湘表示,为了给学生提供可口的饭菜,来帮忙的徐树启老人还特意购买了蒸饭柜,方便蒸米。
爱心学屋众人帮忙,爱心人士纷纷援手
张如湘告诉记者,爱心学屋的开办离不开爱心人士的帮忙,中国海洋大学的几个研究生了解情况后,纷纷来到爱心学屋义务支教,一些学生家长也都过来帮忙。
“张老师开办爱心学屋很让我们感动,真是太感谢他了。”正在厨房帮忙的学生家长傅洪娜告诉记者,她家有两个孩子,学生放暑假了,他们还需要上班,因此根本无法照看孩子,把孩子送到爱心学屋后,他们在空闲时间都要过来为大家分担一些。
记者采访之际,不少市民纷纷给爱心学屋送来爱心物品,部分市民甚至从一些县区赶来,“我们在了解这件事情后特别感动和佩服,过来送一些东西,算是尽一份微薄之力。”市民李金玉称。
亲朋好友的帮助和市民的爱心让张如湘也十分感动,“为了办好爱心学屋,我四弟张如虎让出两间房子当厨房使用,而且为义务支教的大学生提供了住宿,同村开饭店的张邵垒给送来一袋面粉,还有爱心人士李传德送来了衣服,高荣菊送来了食用油、调味品等。”张如湘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