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鲁南商报》齐鲁名师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3日  浏览次数:

临沂青河实验学校教师胡艳芝:

用艺术韵律开启诗情画意的课堂

□个人简介:胡艳芝,临沂青河实验学校教师,曾获得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国家培训专家等荣誉称号。

□教学感悟:让学生学会以艺术的态度生活。

“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庄,有孤单的枣树和拖长尾巴的狗,咿咿呀呀的读书声常常惊破冬日清晨村里人的酣梦;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童年,有奶奶的歌谣跟着影子在奔跑,田间地头写成的作业一直留到长大后批改作业的日子。”这是一位齐鲁名师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创客者时代所拥有的教育情怀,她就是临沂青河实验学校的老师胡艳芝。

从教21年来,她将音乐教学延伸到语文、思想品德领域,用她特有的古典、优雅的艺术韵律为学生开启了一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

音乐为媒将韵律引入教学

音乐是一种直接、丰富、生动的艺术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作为一名从教21年音乐老师,胡艳芝深深意识到,音乐不仅仅可以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更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等课程的教学中,从而构建音乐情趣,渲染教学气氛。

“学生为什么喜欢上音乐课?最浅显的答案是轻松、没压力,但是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音乐背后所传达渲染的情感让人动情才能真正原因。”胡艳芝打破常规,在班队会上给同学们听《高山流水》,讲述音乐背后知音难寻、相知可贵的故事。

音乐总是让人动情,同学们很自然地就将这个故事切合到自己的身上,聊起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胡艳芝借机为同学们开展了道德教育课程,教育他们珍惜友情、相信朋友。原本充满批斗性质的班队会变得温馨又温情。

不仅如此,音乐的作用还不止于课堂。“音乐班队会”结束后,同学们还会意犹未尽,回家后,他们和父母聊这首古典名曲,聊古琴、古筝,聊其中的故事和寓意,教育很自然地从课堂延伸到了家庭。

山村支教让校园歌声萦绕

“胡老师,您是谁派来的呢?为什么上您的课,我有时候想哭?有时候想笑?每次上完您的课,我都想让平常的时间过的快一点再快一点,盼着再上您的课。”2014年5月,胡艳芝开始了在临沂市沂堂镇柳庄小学的支教生涯,这是她支教小学的学生的内心倾诉。

低矮的平房、简单的教具……胡艳芝一来到柳庄小学,就感受到了这个学校的简陋,但是,这里的孩子对音乐的热情却让她大吃一惊。

在校长专门为她开辟出的一间闲置仓库里,胡艳芝建起了这所学校第一间音乐教室。借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会,教室里配备了一些鼓、号之类的小乐器。虽然这些乐器在城市小学里早已被淘汰,但是对于山村小学来说,却还是新鲜物。每一次小心翼翼地敲打都让他们开心不已。

看着孩子们如此喜爱音乐,胡艳芝重新整编了学校的鼓号队,还组建了一支乐队。胡艳芝从音乐老师变成了这些孩子的朋友,上音乐课便成了孩子们每周的期盼。

孩子们爱上胡艳芝的音乐课,更爱进她的音乐教室。一到下课或者上体育课的时候,她的音乐教室里总少了不孩子们的身影。他们有时是想让老师唱首歌,更多的时候只是去看看老师,和老师说说话。

山村孩子的纯净让胡艳芝动容,她直言爱上了这些胆怯、不知道音乐课是怎么一回事的小家伙们。

名师工作室与年轻老师共成长

名师不仅仅是自己的成长,更是一种辐射带动,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作为齐鲁名师的一员,胡艳芝在齐鲁名师网站上拥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全国各地的老师慕名而来,希望能从名师身上学到更好的教育理念。

通过名师工作室,胡艳芝和老师们一起研究,一起发展。他们创建了特有的研究路径,课例研修、微课程开发、小问题沙龙、无评价研讨、草根讲坛、借艺大师等,用这些成果、思想来引发各自的发展。

“老大!大姐!您的生命就是:热爱,思考,创新这三个词组成的。对教学的热爱达到疯狂;思考,是您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创新成为您生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您对工作超乎想像的细致与认真,让您与众不同,而在工作之余,又给我们特别舒服的温柔与善良。良师益友既如此吧。”唐春晓是泰安实验学校的音乐教师,2012年参与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项目的课程开发,结识了胡艳芝,加入名师工作室,这是她发给胡艳芝的短信。

这位年轻老师对教育有着极大的热情,她并不满足于线上交流,她曾两次来到临沂,跟随胡艳芝学习。三五天的学习时间里,她就像是胡艳芝的影子,胡艳芝走到哪她跟到哪,跟她学备课、上课等等。

而胡艳芝则像大姐一样,言传身教,将她21年积累下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她,让更多地孩子受益。

上一条:《鲁南商报》齐鲁名师系列报道之六 下一条:《鲁南商报》齐鲁名师系列报道之四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