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的教学生涯:18年的撒爱之路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在18年的教育生涯中,经历了截然不同的高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每一次她总是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不仅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更实现了自己教育生涯的华丽转身。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各地,但大多学生还是喜欢用“姐姐”和“妈妈”来称呼她。“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她始终秉承冰心老人的这句名言,将爱不断地撒播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
用爱搭建桥梁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学生们的一生
她的名字叫张艳红,如今在临沂光耀实验学校担任初中英语老师,刚刚送走了一届初中毕业生,也是她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批初中学生。“说实话,这一年是我感觉最累的一年,但也是收获最多的一年。”张艳红说。如今,这届初中毕业生优异的英语成绩,让这位初中教学组的“新人”得到了各界的肯定,下一届光耀实验学校的初中英语课程依旧由她来代课。
1999年,张艳红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踏上了这光荣的三尺讲台,来到当时的苍山县一中担任英语课教师。从学生到老师,而且还是高中的学生,各方面的压力让才刚20出头的张艳红有些着急。“如何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老师这个身份的转变,是我当时最急需要做的事情。”张艳红说,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冰心老人的一句话让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在以后的工作中,是“爱”搭建起了张艳红和学生们之间的桥梁。学生们喜欢这位年轻英语老师的课,张艳红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送。高中阶段课程紧张,担任班主任工作更是繁忙。除了正常教学工作,张艳红要还负责学生们的生活、休息。“那时候,刚从学生阶段走过来,知道孩子们求学的不易,我就用大姐姐的身份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张艳红告诉记者,相对于老师这个称呼,那时候孩子们更喜欢叫我一声大姐,这样似乎更加亲切。
有句话这样说,“顾得了大家却顾不了小家。”10多年的高中教学,张艳红几乎将自己的精力全部给了学生,自己年幼的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到深夜,久而久之因紧张患上了轻微的抽动症。面对医生的斥责,她愧疚不已,但还有即将高考的学生,她只能在夜深时搂着早已入睡的儿子,算是补偿。
那些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照顾瘫痪公婆的重任一度落在张艳红的肩上,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家庭的事情,耽误过学生们的正常学习,正因为此,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也被县里评为“五好家庭”。曾经一位学生的来信中这样写道,“老师,您受伤的脚踝还疼吗?想到您那时候遇到车祸,打了三天针,就回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欠您的真是太多了……”“我知道农村孩子们求学的不容易,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张艳红说,她当时的想法就是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孩子们一生中最重要时期。
把爱留给贫困儿童孩子们最想叫张老师一声妈妈
10多年的高中教学生涯是张艳红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间,虽然现在已经来到临沂光耀实验学校,但是张艳红还是不忘那些质朴的农村孩子。2015年,她主动要求到罗庄区最偏远的褚墩三岭小学去支教,在这里她结识了让她最揪心、最牵挂的贫困家庭学生李国豪。“我现在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多给他些妈妈的关怀,愿他在成长的路上也有所依靠。”张艳红说。
褚墩三岭小学距离张艳红现在的家有50多里路,当时不会开车的她为了不耽误第一节课需要提前出发两个多小时。“这段路我一般用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来完成。”张艳红说,支教的时间毕竟短暂,为了让三岭小学这个班里26个孩子从小培养英语兴趣,她把能利用的时间都给了孩子们。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张艳红发现了李国豪这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小朋友。
“当时发现这个孩子特别能吃,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中午竟能吃8个馒头,而且同学们总是笑话他。”张艳红说,通过了解,这才发现,学校的午餐几乎是李国豪一天唯一的一顿饭。原来李国豪父母离异,跟着几乎看不清东西的奶奶生活。而且年迈的奶奶没有经济来源,不仅缺衣少穿,连最基本的早餐和晚餐也不能保证。了解到这种情况之后,张艳红不但在学习上帮助他,而且每天早上都会给他捎去早饭。渐渐地,李国豪脸上的笑容多了,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时间也多了,融入到学生们中间,是小国豪成长中最需要的一个过程。
现在张艳红虽然不再支教,但是经常会在周末去看看他,平时也会准备一些生活学习用品邮寄过去。就在前几天,暑假刚刚过去一半。张艳红带着新衣服、学习用品和鸡蛋等食品再次来到国豪和奶奶的家中,辅导暑假作业、帮这一家老小打扫卫生。“国豪曾悄悄地给我说,能不能叫我一声妈妈,我听到这话,顿时难受得流下眼泪。”张艳红,在她心里,早就把李国豪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疼爱,虽然不能像妈妈一样,无时无刻的关怀,但是至少要做到成为国豪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依靠。
其实,李国豪并不是唯一一个想叫张艳红“妈妈”的学生,在张艳红执教的这些年里,她用母亲般的关爱,疼爱着一个又一个有困难的孩子,用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母亲的温柔慈祥,影响着一个个孩子成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