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临沂日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三)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5日  浏览次数:

张纪明:“拐杖老师”三尺讲台写大爱

37年来,他拖着一条病腿,拄着一根拐杖,坚守在山区小学的讲台上,他就是被乡亲们称为“拐杖老师”的蒙阴县常路镇南围子联小残疾教师张纪明。

张纪明今年57岁。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从此只能和拐杖为伴。高中毕业后,他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差,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但张老师腿脚不方便,只好天不亮就出门,拄着拐杖趟过一条河到三里外的房家庄小学上课。遇上雨天,河水上涨,为了不耽误给孩子们上课,他更是早早出门,雨天路上湿滑,他不知跌倒过多少次。

一天早上,张老师正往学校赶。突然,对面跑来几个学生。领头的一个女生说:“老师,不好了,王亮和张小雨在厕所旁打起来了,您快去看看吧!”张老师一听,想起那堵墙刚被雨淋,十分危险,他提起脚来,快速往学校赶。可是,他急着走,一不小心摔倒在路边的排水渠里。张老师没顾上收拾掉落的东西,在学生的搀扶下急急地往学校赶。来到学校里一看,王亮已经爬到了院墙上,同学们都在墙下呐喊。张老师急忙走过去把他拉下来。就在王亮下来的一瞬间,土墙塌了。要是晚来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

打这件事起,张老师暗下决心,“今后凡事必须跑在孩子们前头!”可是,怎么“跑”在学生的前头呢?张老师看到村里收兔毛的小贩骑着一辆摩托车,心里怦然一动。可是一问价格,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一台摩托车1400多元,是他一年收入的4倍多!

张老师下班回家跟家人商量买摩托车,家里人刚开始比较犹豫,没有表态。晚饭过后,老父亲把他叫到一边,打开一个卷了好几层的手绢,里面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的1000元钱,老父亲说:“这些钱是给你攒的彩礼钱,你拿去吧!”张老师接过卷在一起的一千元钱,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后来,他又借了4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打那,张老师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冬天,在学生们到校之前,他就生好煤炉,教室里暖烘烘的。

张纪明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村小的工作条件很差,教学任务繁重,30多人的班级,两个年级复式教学,一天下来,张老师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但他从没有怨言。为了教好孩子,多年来,张老师不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一有空就听课、讨教,提升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他认真备课,上课时做到有思路,有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每个学生听得懂、记得牢。

从村小到联小,张老师辗转去过好几处学校。可是,无论走到哪里,他所带的班级教学质量都是最棒的。他先后获得四次县级教学质量奖、一次市级教学质量奖。

从走上教学岗位那一刻起,张老师就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他心里装的都是学生,说起教过的学生,张老师就有说不完话题,让人觉得他的一颗心就像”长“在了孩子们身上。学生有困难了,他会尽全力帮助解决,学生遇到问题了,他不管有多忙,只要学生向他请教,他总是满面笑容,热情解答。37年来,张老师教过的学生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多次被市教育局、县教育体育局评为教学先进个人。

上一条:《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四) 下一条:《临沂日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二)

关闭

分享